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特色发展侧记
  •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7-06-05
  • 点击:272
  • 来源:

 《今周刊》2017年6月2日B03版刊登我校报道

近年来,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内涵建设,狠抓育人质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办学成绩显著,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一、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该校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过硬的“抗挫抗压”的能力,提高职场人际交往能力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他们通过开设职业道德素质培训课程,邀请企业培训人员来校授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工作责任心,帮助学生增强忠诚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职业使命感,帮助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心态和工作原则,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使学生自觉遵章守纪,养成自律品质,完善职业操守,明确职业操守的特质,提高他们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认识。

⒉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该校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头等大事,在传授学生一定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用性和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开放的形式和形象的教学训练手段,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养成。他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增强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中适应新情况、新岗位、新环境的能力。该校每年都举办科技节,开展技能大练兵,技能大赛成绩显著,共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5个。

⒊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职业学校的现状,该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具有浓郁校园特色、人文氛围的生活学习环境。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中,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同时,让他们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到社会大舞台上去体验和谐的职场关系的重要性,以增强社会适应性。

二、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⒈课程设置中引入创业教育。该校积极开发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实现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有机整合。改革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按学科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社会知识。该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坚持开放化、市场化、实践化,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邀请知名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作专题创业报告,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等途径,使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化,更具实用性。

⒉师资建设中加强创业教育。该校面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职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他们通过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创业教育培训、企业实践和参与企业筹划、引企入校等途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⒊教学模式中融入创业教育。该校采用灵活的教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他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情景实践教学,将课堂变为市场或工厂,在实际的情景模拟中使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该校在校园内建设开发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辟了“学生创业园”,成立了海尔星级服务中心、邮政报刊亭、影视服务中心、音响设备服务中心等创业实践项目,以此为依托,进行创业教学实践。这种课堂即市场、课堂即工厂、课堂即企业的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专业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实践

⒈深入调研,系统规划,合理设置。该校在专业建设中,首先组成专业开发、发展调研小组,深入市场进行广泛调研,充分了解不同区域在不同阶段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态势,熟悉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校专业开发的长期、中期和近期的专业发展规划,准确定位,确保专业科学设置、适时调整,在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设置新兴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近年来,该校根据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分析市场需求,充分调研,与南京大学盐城电子商务研究院开发共建了电子商务专业,与悦达集团共建了汽车电子专业,积极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

⒉发挥示范专业引领辐射作用,扎实推进专业建设。该校以国家或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为龙头,形成一定的专业链或专业群,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常性指导专业建设,同时制定专业发展建设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并以项目课程为抓手,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实验。“十二五”期间,该校已经建成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机电一体化、工艺美术等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成电子技术应用省级现代化专业群1个。

⒊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该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课程改革进行总体规划,各专业部门根据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制定了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以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他们还加大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和完善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

4.加大教科研力度,为专业建设提供强大“软件”支撑。该校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以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的带动,激发教师投身教科研的热情,推进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近几年,该校相继完成了《项目课程体系下学生个别差异及应对策略研究》、《中职电子类专业项目课程课例开发与实施研究》、《中职机械机电专业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的研究》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研究课题的课题研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展职业发展能力

⒈以 “校企合作”来更新教学观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他们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探索建立多种途径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并落实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和优惠政策,调动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该校以全市电子信息职教联盟为平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深化产教融合,密切与企业、行业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特别加大了与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盐城高新区智创园、盐城软件园和汽车环保产业园等的合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⒉以“校企合作”为学生工学结合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该校积极与本地企业联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在老师与企业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

⒊以“校企合作”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该校针对大多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他们与苏南、上海等地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本地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这些企业创建了实习基地,为广大专业课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同时,教师在企业锻炼实践中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强化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肩负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文化蓝领”的重任,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